第三百一十八章:望洪督能慧眼识英才-《织明》
第(1/3)页
王承恩听着洪承畴讲述小凌河南岸的战斗,直到听闻张诚的宣府军一部,已经与锦州城内的祖大寿所部汇集,正合力破除奴贼围锦的三道壕沟防线,不由大为振奋。
原本还十分平静的他,腾地一下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快步行出自己的暖帐外,只见他在众人瞩目之下,面朝着大明京师方向跪了下去。
大明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的王承恩跪在地上,朝着京师方向对崇祯皇帝遥拜不已,嘴里不住说着:“皇爷,锦州之围解了……终于解围了……老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啊……”
王承恩如此连连跪拜九次后,才招手唤来两名小太监扶他起身,他脸上的两道泪痕清晰可见,未完全滴落的眼泪,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泪花。
洪承畴这时才迎上来,他抱拳拜道:“王公,对圣上的一片忠心,真是天日可鉴,承畴亦是深受感动不已啊。”
王承恩却对他的奉承并不感冒,尖细的嗓音淡淡说道:“咱家不过是皇爷身边伺候的一个奴才,这忠心不忠心的,却又有啥子打紧的。”
他忽然白眼一翻,声音略微放低说道:“反倒是你们这些疆抚重臣,领兵大将,才要真的对皇上忠心,勤于王事,屏弃个人利益得失,凡事多从大局着眼,实心为圣上办事才好。”
洪承畴如何听不出他的话中之意,却也不动声色,仍是面含微笑地说道:“王公说得是,本督记下了。”
他接着又道:“承畴得此喜讯,未敢稍有延误,即刻来告与王公,也好叫王公心中欢喜一番。然前线兵事多变,我师为解锦围,三路大军齐进,如今西路张诚部能与祖帅会师一处,实赖其他两路全力进击,牵制奴贼大部之功。”
洪承畴边说边不住观瞧着王承恩的神态,见他并未有厌烦之色,才继续道:“王公,西路王廷臣在白广恩、马科、唐通三部皆溃时,能凭前屯卫一镇兵马,在宁远军一部协助下,牵制奴贼三旗兵马,其功不可没。
而吴三桂与曹变蛟更是渡河在先,他等二人领军与多尔衮鏖战两日,杀敌颇著,尤以吴三桂更出奇兵一股,向东佯攻,助张诚北向突破奴贼防线,其功实不亚于张诚。”
直到此刻,王承恩的脸才转过来,他望着身前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虽然脸上仍是笑意如初,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耐人寻味的诡异。
只听他对洪承畴说道:“洪总督,自是要对各将功绩逐一核定,只要是一心为国,皆是我大明功臣良将,自是不可将之遗漏。
况洪总督指挥万军作战,对各位总兵大将之能,亦十分熟悉知晓,当衡量其能,品评其才,待辽战了解之际,好向朝廷选能荐才。以免国之将才埋没于下,不得施展其报国之念!”
洪承畴也是抚须笑道:“本督原以为为国储才,乃是翰林院之责,现听王公一言,真如醍醐灌顶,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他走上前来捉住王承恩的手,又道:“待此间战事结束,承畴必仔细甄别各将,各按其能,荐举给朝廷兵部,使之能展其才华,为皇上效力。”
王承恩也是笑着说道:“如此甚好。还望洪督能慧眼识英才,到时咱家也会与洪督共同上书,为朝廷荐才,为国家举能。”
他说完又问起前方战事:“洪督,那张诚与祖大寿已会与南关,奴贼是何反应?”
“王公,张诚那边传回军报言,奴贼武英郡王阿济格,已率满洲镶白旗与蒙古镶红旗鞑子,驰援锦州南关驻扎的蒙古镶白旗。
另据吴三桂回报,其当面奴贼兵力大减,似有向锦州南关增援之迹象。”洪承畴陈诉着锦州城外的战事。
如今,由十位总兵组成的十数万大明王师,援辽已达半年之久,其间与奴贼大战数场,互有胜负。
而现在,大明王师已然折损近半,一位总兵大帅已经战亡于阵前,更有一位总兵奋战负伤,三位总兵不知所踪,自副将以下更不知伤损几人,近三万余英勇将士捐躯沙场,更有四万多人因伤亡而不能再战。
虽然这其中有许多是冒名顶替,又或者是随军的民夫壮丁,但对于大明王朝来讲,今天的他们都是国家的英烈。
其实,自援辽王师进兵松山至今,连番大战下来,清军几乎也可以用损伤惨重来形容。
他们战死了一位豫亲王多铎,战亡的固山额真亦达五人之多,而梅勒章京、甲喇章京以下军将更是不知其数,战亡的各旗披甲兵也有近两万众,而随军的包衣、跟役更是不计其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