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赵宋传统-《搅和大宋朝》
第(2/3)页
听到这话,怒不可遏的赵九妹当然是马上就掀了桌子,然而这么做毫无作用,对讲机还是很快就传来了各门守将被迫向曹晟交出对讲机的报告,然后曹晟还大模大样的亲自联系马良,要求马良交出他手里的对讲机,马良犹豫了一下,答道:“末将遵命,末将现在在康王府,将军你派人来拿吧。”
“为什么要给他?”赵九妹愤怒问道:“这宝物是你的,你为什么要给他?”
“没办法,谁叫我现在是朝廷命官,还是汴梁守军的一员,必须依令行事?”
马良颇是无奈的回答,然后飞快拿起笔墨,在纸上记下了目前汴梁所有对讲机的统一频率,然后才向赵九妹说道:“放心,有弊就有利,把对讲机交给你的皇兄之后,关键时刻,说不定这些被收缴的对讲机能帮上我们大忙。”
事还没完,老老实实的把对讲机交给了曹晟派来的使者后,黄昏的时候,张荣忽然来到了康王府门前求见,马良赶紧拉着赵九妹一起接见,结果见面后,张荣马上就向马良请罪道:“马大哥,实在对不住,曹晟突然派人去吴起庙,要求我们交出对讲机和发电机这些东西,因为他们人多势众,手里又拿着朝廷的公文,小弟为了兄弟们的安全,只能是交了出去,幸亏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充电宝,我悄悄藏了一个预防万一。”
“没关系,你们是我的亲信,曹晟当然能猜到你们肯定也有对讲机。”马良大度的挥挥手,又问道:“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有。”张荣答道:“曹晟的人还给我们两个选择,一是接受禁军收编,二是就地解散,领一笔赏钱返回原籍,不许在汴梁逗留。我和贾兄弟借口需要商量,答应在明天早上给他们答复。”
“还挺小心的,就连你们都没有忘了。”马良冷哼了一声,然后才向张荣问道:“张兄弟,那你们商量好了没有?你们是想吃官家饭被禁军收编?还是想跟着康王殿下和我走?”
“还没有商量。”张荣如实回答,又说道:“不过我想继续跟着马大哥你走,康王殿下和马大哥你这次在汴梁保卫战出了这么多力,结果朝廷和官家却这么报答你们,我就是宁可回梁山继续当土匪,也不想给这样的朝廷效力。”
“好兄弟!”马良重重的拥抱了一下张荣,然后说道:“回去告诉兄弟们,叫他们自己选择出路,想吃官家饭的可以接受收编,我绝不阻拦。想回家过安生日子的,就领了犒赏自己回家,我也绝不阻拦。”
“如果想继续跟着我走,跟着康王走,就假装选择回家,然后拿着赏钱去东面的陈留城等我们的消息。”马良又说道:“康王殿下已经决定请求出镇南方的州府,把这件落实以后,我就去陈留找你们,然后我们一起保护康王南下,到南方去过好日子。”
张荣一口答应,深知安全重要性的赵九妹也离座向张荣拱手说道:“张将军,烦请告诉你的那些兄弟们,就说他们如果选择与本王一同出镇地方,本王一定加倍厚报。”
张荣答应,本想立即告辞回去转达马良的意思,马良却叫住了他,然后又匆匆去无人处买了三个其他款式的对讲机,把其中两台更换了一个通信频率,拿出一个交给张荣暗中携带,以便自己能够与张荣随时联络,同时还给张荣一些玻璃珠和人造宝石等物预防万一。那边赵九妹也让人取来了一些铜钱交子交给张荣,让他用做到陈留暗中驻扎的开销。
张荣离去后,马良又将第三个刚买来的对讲机,调回了原先汴梁守军统一联系的通信频率,确认能够偷听到曹晟及其亲信的互相联络,然后才向赵九妹说道:“殿下,现在明白微臣为什么会老实交出对讲机了吧?从现在开始,你皇兄那帮人通过对讲机的紧急联络,我们全都可以了如指掌了。”
赵九妹笑笑,向马良拱手道谢。顺便一提,价格昂贵得离谱的热成像夜视仪,还有保密级别极高的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等物都在赵九妹家里,并没有被宋钦宗的人收缴走。
是夜,张荣用新款对讲机与马良暗中取得联络,禀报说三百多名赤旗军将士中,有四十来人因为年纪大或者身体弱不想再受折腾,决定接受禁军收编从此吃安闲的官家饭;五十来人思乡心切想要回家,只有贾虎等二百五十三人决定继续追随马良和赵九妹。马良听了也不意外,只是乘着赤旗军将士第二天来向自己辞行的机会,假意将这些小弟送出城外,然后在城外紧急网购了一台手摇发电机等物交给张荣等人带走,以便随时给对讲机和充电宝充电。
再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马良当然是一直陪着赵九妹躲在康王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只是偷听曹晟和他亲信的联络,也很快就知道了曹晟安排了专人携带一部对讲机,埋伏在康王府正门外暗中监视赵九妹动静的情况。期间在赵九妹的默许下,马良还在康王府的漂亮丫鬟身上破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处男身,难得享受了几天的腐败生活。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二月二十七这天,在好几万军队的保护下,之前去襄阳巡游的宋钦宗,终于还是趾高气昂的回到了汴梁城摘桃子,所有实权都被剥夺的赵九妹别无选择,也只能是乖乖的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必恭必敬的把废物哥哥请回宫中落座,重新掌握大权。
回京后宋钦宗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十分极品,居然是去令正在日夜兼程返回汴梁途中的宋徽宗队伍,命令童贯率领的胜捷军就地解散,还有保护宋徽宗的其他军队就地驻扎,等候命令,由自己的心腹亲信兼老师耿南仲率领军队保护宋徽宗返回汴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