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明君当朝-《搅和大宋朝》
第(2/3)页
听到这话,宇文虚中当然是在肚子里笑得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至于也很简单,之前能打水战的禁军早就在汴梁保卫战中折腾了一个精光,不是被金兵宰杀就是溃散逃亡,已经根本抽调不出象样的水师去梁山抓捕赵九妹,而余下的宋军水师中,距离梁山泺最近的水师队伍——也还在长江上……
接下来的事情对宇文虚中来说非常简单,解除了与赵宋朝廷的劳务关系后,宇文虚中先是安排了家人乘船去江宁投奔自己的长兄,然后立即雇了一条船走广济河水路赶往梁山去投奔赵九妹,留下宋钦宗一党在汴梁城中胡作非为,倒行逆施。
颇可惜,宇文虚中假如能够晚走几天的话,肯定就能给赵九妹和马良顺便带去一条重要情报,因为就在他离开汴梁后没过几天时间,一个惊人的消息就突然传到了太原城中——被金兵包围了八个多月的太原重镇,在彻底的弹尽粮绝之后,终于还是被金兵攻破!
太原还不仅仅只是失守,因为在攻城战中伤亡惨重的缘故,城破之后,野蛮成性的金兵还对太原实施了屠城报复,率领宋军死守太原的宋将王禀、也就是《水浒传》中和阮小七发生冲突的那个王禀,遗体更是被金兵装入了麻袋,用骑兵踩成肉泥!
雪上加霜,同一天的晚些时候,又有一条噩耗突然传来,西军的擎天巨柱种师道,因为伤痛亲弟之死,不幸病逝在了关中的豹林谷。而种师道的临终遗表,则是提醒宋钦宗防范金兵卷土重来,尽快做好备战工作,加强河北等地和黄河一线的防御。
这两个坏消息当然让懦弱无能的宋钦宗手忙脚乱,也让宋钦宗十分罕见的在当天傍晚时分召开了一次朝会,讨论下接下来的战略方针,结果也就在这个朝会上,宋廷内部的主和派与主战派之争也彻底分出了胜负。
以吴敏和徐处仁为首的一部分官员坚决主战,理由是汴梁保卫战的后期,赵九妹率领的宋军不仅在防御战中打败了金兵,还在野战和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用事实证明了金兵绝对不是不可战胜,极力主张全力备战,抢先做好迎接金兵再次大举南下的准备。
在这个期间,甚至还有一些硬骨头不知死活的开口,奏请宋钦宗同意让赵九妹重新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天下军民抗击金兵,夺回太原重镇。
很可惜,在宋钦宗的朝廷里,数量处于少数的主战派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相反以白时中、李邦彦和唐恪为首的主和派却是人多势众,声音洪亮,一致主张宋钦宗赶紧遣使求和,以进攻称臣为条件,换取金兵与宋廷停战通好——至于的土地划分嘛,当然是以现在的实际控制地为界,如果金兵大爷还是不满意的话,再适当割让一点城池土地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宋钦宗是什么德行相信就不用罗嗦了,本来就没有丝毫胆量与金兵为敌,又被主和派这么一鼓动,宋钦宗便也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拍板道:“求和!即刻派遣国使北上金国,去向金人求和,只要他们答应罢兵停战,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听到这话,李邦彦、张邦昌和范宗尹等主和派官员当然山呼万岁,齐赞陛下英明,主战派官员则纷纷摇头叹气,惟有吴敏不肯死心的出列,奏道:“陛下,若陛下决心求和,微臣等自然不敢阻拦。但微臣建议,大宋朝廷做好两手准备,一边积极备战一边遣使求和,以免在议和不成后手忙脚乱。”
提出了这个建议后,吴敏又赶紧补充了一句,说道:“还有,微臣建议,最好是立即下诏南方各地,让南方各处州府组织军队北上勤王,赶来汴梁听命,如此即便发生意外,也可立即应变。”
“吴侍郎此言大谬!”
李邦彦理直气壮的放声大吼,又转向宋钦宗说道:“陛下,吴敏此言荒唐,朝廷既然已经决意求和,又何必还要什么准备迎战?倘若让金人知道我们大宋朝廷一边求和,一边拼命组织兵马准备与他们交战,岂能不怀疑我们的求和不过是缓兵之计?如此金人不仅不可能答应我们的求和,相反还有可能生出赶紧出兵南下的心思啊!”
“李相公此言大善!”唐恪也跳出来说道:“现在就命令南方州府组织军队北上勤王更是荒唐,漕运才刚疏通不久,汴梁城中的缺粮窘况才刚刚有所缓解,又突然召来这么多军队,钱粮从那里来?还有,看到我们从南方征召这么多军队北上,金人能不怀疑我们是在准备反攻么?”
李邦彦和唐恪带了头,数量众多的主和派官员当然是纷纷附和,宋钦宗更是大点其头,说道:“言之有理,这个时候,是不能再刺激金人了。即刻传诏河北诸路州府,在收到诏书,即刻停止一切修缮城墙和招募士卒组建团练的行为,之前临时组建的地方义军,也一律就地解散,要让金人清楚看到我们大宋朝廷的求和诚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