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歪打也能正着-《破浪时代》
第(2/3)页
“我不想去,我不想敢见记者。”
“那你让赵总去?”
“赵总不想去,才丢给我的。”
“唔,你们。那回绝了记者不就行了”
“那也不行,难得大报社记者主动上门,可以帮公司树立好的形象,别人想请还请不过来。您看,我是这么想的,郝总一直负责研发吧,对公司也很熟悉,记者说要采访耀华,也没说采访耀华科技还是耀华终端,您去很合适,还可以让新公司露个脸。更重要的是您外貌奇佳,还有头发,不像我,头顶稀疏,有碍观瞻。”
都称呼您了,韦得利终于亮出了他的目的,这循序渐进的话术,偶尔还能押韵的用词,哪里都不像是出自一个木讷的研发人员。郝仁想,但凡韦得利把和他练嘴皮子的一层能力用在对外交流上,也不会见到不熟悉的人就磕磕巴巴。
“我可以拒绝吗?”
“郝总,您不可以。”
电话挂了。
结果,两天后,来了一个全公司都想围观的美人。高挑的身材,一身白色的套装搭配尖头高跟鞋,显得干练从容。齐腰长卷发,把白皙的脸庞衬得精致小巧。一双杏仁眼脉脉含情,柳眉挂着一股英气,给人刚柔并济的感觉。举手投足之间,却像个女学者,透着淡淡的书卷气。当她踏着午后的阳光,走进耀华办公室后,路过的所有男人女人都怔住了。
汤媛引着来人到了郝仁办公室。
“郝总,您好,我是南方报业的记者穆言,很高兴能和你见面,这是我的名片。”穆言大大方方做了自我介绍,双手把名片递了过去。
郝仁在高中选理科,大学学电子,工作在制造业,长时间生活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地方,穆言的到来确实让他眼前一亮。
“你好,我是郝仁,以前是耀华技术的产品研发负责人,现在任耀华终端的总裁。”
“贸然联系贵公司,是因为我们正在策划一期中国制造的专题,通过采访珠三角地区一些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来探未来制造业的走向。郝总年轻有为,从业十年一定有很多感悟,我期待您给我们的读者带来很多新鲜的观点。”
“过奖了,能接受穆老师的采访也是我的荣幸。”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耀华作为最早一批从事电子科技生产的企业,可以介绍下公司是如何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一个万人大厂的?”
听到这个问题,郝仁真觉得赵扬应该自己接受采访,好好讲下自己的创业史,而不是把球踢个韦得利和自己。“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我们的创始人赵扬先生回答更好。耀华科技是赵总于1985年创立,我是在1992年加入,当时公司已经有几百人了。耀华依托政策红利,靠三来一补和代工起家,之所以今天获得比同行更快的发展,得益于赵总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我们一直不追逐快钱和短期利润,而着眼未来,对研发和质量高度重视,和我们的客户及供应商一起,不断提高工业制造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可能有一些尖锐,希望郝总不要介意。你觉得,目前的企业发展模式有没有什么隐患?”
“既然你这么直白地问,我也这么直白地说了,这样的模式需要改变。目前的模式之所以大获成功,是依靠获取中国廉价的生产要素以及国家的补贴,这些优势随着中国劳动成本的增加会慢慢衰减,门槛不高,同质化也会引起恶性竞争,利润变低等等。”
“既然耀华秉承的是可持续的理念,这样的的局面,要怎么打破呢?”
“我们逐年提高研发的费用,知识产权在慢慢补齐短板,不断的拓展我们产品的种类,为企业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做准备。”
“看来后面有大动作?”
“是的,现在暂时还没有办法谈更多细节。我有一个问题,穆记者做这些一个专题是有什么一个契机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