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穷思变变则通-《破浪时代》
第(2/3)页
“我种香蕉,四十块一个。”
“出息啊!”
……
几个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深圳,但各自面临的问题却一点不少。就像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再精彩,同学讨论得再热烈,下课后,作业本上的难题,该独自面对的还得独自面对。
对隋祖禹来说,3g终端的研究已经启动很久了,也利用合作方搭建的局域实验网试了试,但日本市场逛上一逛,发现自己还差得远,不得不又把所有计划调整一遍,把整个项目组搅得鸡飞狗跳,所有人叫苦不迭。
另外,郝仁大力支持的部件基础研究,通过一轮轮招聘,找到了不少有潜力的人才,但也只是有潜力而已,没有一个人是可以挑大梁的。这也正常,就拿芯片来说,全国都怕难找到一个独当一面的人,这可是国外企业千防万防不能让中国人掌握的技术。
隋祖禹自己,虽说对整个电子行业熟悉,毕竟也不是各个方面的专家,不少环节只敢说是略知一二。现在的状态是,方向清晰,困难明确,唯独不知从何下手解题,着实愁人。
陈竞男心里也烦,耀华t2问世后,比前一代产品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增许多时兴的功能,大家也十分期待它能持续耀华t1的热销。不想随着山寨机的兴起,大量和耀华类似,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手机涌向农村市场。没有售后服务也好,三无产品也好,消费者被这惊人的价格吸引得掏了腰包。哪怕后来使用中发现体验不如耀华,但手机又不是一次性产品,买了不喜欢就扔,分销商只能无奈地反馈,如果再不降价,t2的销量可能不足t1的一半。可这是降价十块八块能解决的问题吗?陈竞男觉得,降到亏本都未必奏效。
对于耀华t2的市场反馈,穆言带着一种自责的情绪。营销经费紧缺是现实,但耀华t2上市后,穆言几次竭尽全力地加码推广,又是请媒体团参观,又是投放广告,销售曲线却丝毫不起波澜,让穆言怀疑有自己没自己都一个样,除了浪费了一点费用外,对销售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郝仁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除了要维持团队高昂的士气,还要顶住来自管理层的压力。赵扬对自己是绝对支持的,但其他人就不好说了,若是不能保持持续的增长,冷嘲热讽是小事,怕就怕来自各方的支持日渐乏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地方懈怠,可能带来整体毁灭式的塌方。
当然,各自的难题只能揣兜里,主管要是脸上露了怯,怎么对得起耀华全员每天昂扬的斗志。
如果说穆言、隋祖禹、陈竞男这些资深主管是耀华坚实可靠的火车头,朝着郝仁指的方向稳健地迈进。那么,新一辈里的翘楚李子健、齐飞华等人就是火车内部扑腾的小火炉,熊熊燃烧,充满激情,不断的加快着前进的速度。
齐飞华为“年轻世代”定制的手机大获成功,引起了其他运营商的注意,纷纷邀请耀华参加定制机集采。李子健牵头研发的几款高性价比手机,成为三四线的爆款,一度出现缺货的情况。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纵观整个2004年,耀华的利润略有上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因为远征的退出上涨一位,在众多国产品牌中,算是一份及格的年终答卷。
然而,新的一年,如何开源,依然是耀华作业本上最难的大题。
春节过后,办公室的众人陷入假期综合症中不可自拔,就连郝仁也恍恍惚惚,没有进入工作状态。
陈竞男兴冲冲来办公室找郝仁,进门带起的一阵风,把郝仁彻底给吹清醒了。
“郝总,想和你汇报一项新业务。”陈竞男的语气中带着一点兴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