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機不可失-《熱門大搏殺》


    第(3/3)页

    所以我會給女兒找名校畢業,在國外知名中學任教過的外教。他們會一起討論讀過的書,以及寫作的topic和角度。我覺得國外和國內的閱讀、寫作思考方式不一樣,希望他們給孩子帶來不一樣視角的見解,這是體制內中學生非常缺少的東西。

    另外,女兒小時候就特別喜歡做手工、做實驗,stem的興趣班我們一直在跟著學。

    到了初中,學業雖然很忙,也總會留出一段時間給競賽,比如青科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建模大賽等,都拿過一等獎。最難得的是,對她來說,做這些項目帶來的興奮、成就感,遠遠大于收獲獎項對于簡歷的作用。

    其實從這時候開始,女兒幾乎所有的科創資源,都是自己找的。

    她會在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搜索國外知名大學的教授、博士生,發郵件申請加入他們的學術項目。在我們成年人看,這樣的coldmail看起來很大膽,名校教授那么忙怎么可能理會?但事實上,大多數教授和博士生,反而會非常惜才,看到萬里之外的中國孩子這么上進好學,一般都會欣然接納你。

    當然也有前提條件,英語聽說讀寫要熟練,達到和nativespeaker自如溝通,甚至可以討論學術話題的程度,這樣一看,之前在學英語上花的錢,就太值得了。

    當時我女兒定期會和教授拉個zoom線上會議,討論各自的idea、最近讀過的論文,以及自己的發現、觀點,非常燒腦。雖然最后比較遺憾的是沒有論文產出,但這個高中起參與學術項目的經歷,也給她種下了一顆珍貴的種子,驅使她一直讀到博士,現在自己搞起了學術研究。

    另一方面,我女兒也經常去找學長、學姐聊天,請教他們學習上的問題。這些孩子雖然是體制內的,但也拿到了普林斯頓、康奈爾等藤校offer,他們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學習榜樣,而對于青少年來說,父母的話可能不愿意聽,但同齡人榜樣的建議一定會采納。

    這可能也是上海家長如此注重“擇校”的原因之一吧。學校是孩子的第一大資源,好學校給的不光是知識,還有應試能力,潛移默化培養的學習習慣、專注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定位。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人人都會,但是要出色就非常難了。正是從小規劃的這條“兩條腿走路”路線,讓c媽的女兒既可以申請到海外的好學校,又能在清華自招中拿到幾近滿分的好成績。尤其英語這把“梯子”,成為了碾壓諸多體制內競爭者的“差異化優勢”,在這條名校之路上派上了大用場。

    看了這消息,遠生深深明白:無論是股市、學習、或者是工作,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明天是周1,股市會怎樣演繹呢?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第(3/3)页